“这是赶尸铃?”

“这位警官还蛮识货的。”师忘归又冲我晃了一下铃铛:“我爷爷叫它来儿响,这其实就是个普通的铃铛,只不过里面有个扣环机关,平时都扣着里面的铜片,只要按动铃铛把手上的机关,铜片就可以自由晃动,声音也是这么来的。”

师忘归将铃铛交给我,我翻过铃铛正看到里面的机关。

这铃铛上已经略有锈迹,颜色也偏青而不是古铜。肯定是从祖辈那里传下来,一代一代人轮番使用,才能有这样的磨损。

而且铃铛机关看似简单,却做的精巧,得用特殊模具才能一体而成,现在应该已经没有匠人会做了。

我试着往铜铃中灌注道力,然而什么也没有发生。也就是说,这铜铃并没有什么玄奇的地方,只是一个普普通通,年代久远的铃铛罢了。

将铃铛还给师忘归,他将铃铛里的铜片重新挂好,这才说:“什么赶尸铃,或者驱尸符都是民间传说。不过是村民们的误解罢了。”

“这话是怎么说的?”

师忘归耸下肩道:“这本来应该属于我们家的祖传之秘,既然警官也是懂行的,我也不蒙你。”

当即,他整理了一番思绪,这才再次开口:“我就原原本本的把赶尸的秘密告诉你吧。”

又过一道沟坎,耳朵也听完了师忘归的讲述。

从头至尾听完他说的话,我已经不知道自己的心情该如何形容。

到底是失望?还是不信?

那些古书杂卷的记载,那些绘声绘色的民间传说,不过是臆想两个字就能概括。

师忘归说,赶尸的道具中,最让人好奇并觉得诡异的,便是赶尸人手中的赶尸铃。因为铃铛里的铜片是经过精心锤炼的,所以能发出特别清脆的声音,听到此声的人都会心中跟着一颤,故而被讹传成摄心铃。

民间传说,赶尸人只要手摇铃铛,尸体便会跟着他走,摇一声,走一步,直到穿越湘西河川。

实际上赶尸铃就是声音比较响亮的铃铛,赶尸人之所以总是便走便摇铃铛,完全是为了提醒路人注意躲避。

任平常老百姓,不管谁看到赶尸人身后的一串尸体,都会被吓得七窍生烟,有甚者甚至被吓出失心疯。

至于符咒赶尸,更是无稽之谈。

从世间上算,师忘归的太爷爷应该就是湘西赶尸最盛行时候的人,他必然是那时候在湘西呆不下去,来了省城附近落户,也带来了赶尸这门手艺。

如此可说,师忘归的赶尸手艺,是最正宗不过的。

而在他看来,与其叫做赶尸,不如叫做抬尸。

赶尸人一般是三人一队,要走的路,都是车马不能行的地方。

这其中一人在前头引路,手中摇晃着赶尸铃,借此提醒村中老少,赶尸人来了,速速避让。

而另外两人则是拿着两根竹竿从要送的尸体腋下穿过,一前一后将尸体如同抬轿一般的架起,再这摇铃的声音,紧跟前人身后。

因为赶尸送行都是在夜间,他们穿林过山时,偶尔会被路人看见,因为天黑又加上有树林阻挡,看的不真切,这才以为那些尸体会自行跟着摇铃的往前走,故而有了赶尸的传说。

一番口水叙述下来,我猛拍自己的脑袋。

原来茅山道派的赶尸传说,压根只是个苦力把戏,哪有一点真才实学在里面。

另一边的婉君比我还失望,本以为赶尸是如何神秘的术法,结果揭穿底细之后,那朦胧的神秘色彩,也荡然无存了。

“我看两位警官好像挺失望的。”师忘归问道。

我此时已经什么话都不像说了,静等着三蹦子开进东柳村,停在一户人家前。

三蹦子停下,后窜的烟气全都飘到斗上,我赶忙翻身下车。

壮汉从三蹦子上下来了一个道:“帮头,尸体就是这家的。”

见这户人家的门洞上还挂着白布结花,里面隐约能听见哭泣声音,恐怕是尸体先送走,丧事却还没办完。

“你跟我把客人给抬下来,三蹦子别停人家正门口,碍眼。”师忘归吩咐其中一人和他一起将卷筒内的尸身抬下,另一人则把三蹦子开到村前头的空地上。

两人抬着尸体,照直进入死者家中,我和婉君也跟在其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