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渴望》续集是大年初一上午在全国的院线上映,排片率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。

这已经是主旋律影片的待遇了,京城各大电影院门口排起了买票的长队。

今天发行的报纸上娱乐版面除了春晚的报道,就是《渴望》续集上映的消息,话题热度只比春晚略逊一筹。

在各类相关的报道中,对《渴望》的回顾和评论占了半数。

不少人回忆起当年收看《渴望》的情形,十几个人围着一台电视机,九十年代初期,电视机在华国的一些地区尚未普及。

十年过去,如今国产彩电产能过剩,开始了惨烈的价格大战。

对《渴望》的回顾,实际上就是对过去生活的回顾,生活中的酸甜苦辣,十年间的风风雨雨,在这个春节来了一次大爆发。

这就是怀旧的力量。

当然,也有舆论的引导,好梦公司的宣传正是从这一点入手。

在一些报纸的副刊上发起了回忆《渴望》的征文活动,征文活动将进行两个月左右,和电影的上映周期相当。

也就是说,读者每天都能看到这类文章,将怀旧进行到底。

林晓玲会带着主演们和观众见面交流,京城是第一站,明天是金陵,后天去沪城,接下来的半个月是影片的集中宣传期。

这半个月的票房非常重要,一旦过了元宵节,大家正常上班,观影的热情会逐渐消退。

后续只能依靠周末时段和好口碑来吸引观众了。

吃过中饭,林子轩开车载着林伯清和郑秀莲前往附近的电影院,两位老人也想看看这部电影,贡献一点票房。

他们在其他方面帮不了女儿太多,至少能做到这一点。

到了电影院,林子轩陪着两位老人进场,顺便观察观众的反应。

好梦公司在各大电影院派了不少人手,混在观众之间,了解他们对影片的真实想法,从而有针对性的宣传和预判电影的票房前景。

如果观众不买账,吐槽抱怨,就要赶紧想办法弥补。

电影圈的人和观众看电影的角度不同,圈内人觉得不错的片子,观众可能根本找不到看点,这就需要市场部门做前期的调查和后期的跟进。

但是市场随时在变化,无法保证每一部电影上映后都和调查的结果一致。

就算在好莱坞,大制作赔钱的例子并不鲜见。

市场调查只能提高影片成功的概率,不能确保百分之百的成功,最终还是由观众说了算。

林子轩大致看了看,放映厅里年轻人不多,以中年人为主,还有少量的老年人。

这是正常现象,大年初一京城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,年轻人喜欢热闹,去逛庙会了,老年人在这个时间段会走亲戚串门,老兄弟相互拜年。

这是京城人的习俗,不会因为一部电影而改变。

春节有三天假期,加上周末,大概五天左右,到时候才能拿到较为准确的统计数据。

不过从今天的情况看,《渴望》续集前期的票房不会差,甚至比冯晓刚的电影还要好,《大腕的葬礼》的排片率和上座率没有这么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