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月底,沪城郊区的一所中学,期末考试结束。

一名高一的学生由于七门功课不及格被学校叫家长,学校最终让该名学生留级。

国内学校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并不少见,留级的也大有人在,一点都不稀奇。

这名学生之所以被媒体报道出来,是因为他是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的获得者。

当初获得奖项的风光和现在被学校留级的处境,这种鲜明的对比是很好的新闻素材。

媒体还能借此对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得失,以及学校应该培养全才还是专才进行讨论。

就这样,韩含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。

实际上,韩含拿到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这件事并没有让他获得太大的名气,那毕竟只是一届中学生的作文比赛,影响并不算大。

而且,获得一等奖的并不只有他一个人。

但这次的留级事件却让他出名了,这正是好事不出门,坏事传千里。

以他的学习成绩,在学校里属于差生的行列,是家长们口中的反面教材,这样的学生却拿到了作文比赛的一等奖,现在又要被学校留级,相当的矛盾。

大家会有疑问,韩含是差生,还是人才?

在这件事里韩含只是恰逢其会,背后则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博弈。

改革开放以来,就有教育学家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,国家也在积极的推动,不过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,极难改变。

分分分,学生的命根;考考考,老师的法宝。

分数关系到学生能不能上大学,能不能改变自身的命运,这是人生大事,谁敢怠慢。

九四年的时候,国家提出各地要抓素质教育的试验区,进行了初步的探索,到了九七年,全国首批建立了十个素质教育试验区。

今年素质教育开始作为国家的战略决策,进入国家推进、重点突破、全面实施的阶段。

虽然上面有政策,但想要在全国推行并不容易。

或者说,高考不改革,素质教育就无从谈起。

素质教育并不是不重视分数,而是不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手段,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,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。

对于国内学校教育模式的批评之声一直都存在。

有些极端的家长不让孩子上学,在家里自己来教,有位著名作家甚至自己编写了教材,还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。

这些做法都是对应试教育的抵制,不相信学校的教育。

这方面的争议比较大,各人都认为自己有道理。

尤其是今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,媒体讨论的颇为热烈。

在这种大背景下,刚好出现了韩含留级事件。

韩含身上正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矛盾点,只能说他不小心被这个时代撞了一下腰。